所有服务
2025-10-15 10:38 来源:福州立思辰留学
逛校园能学碳中和?这所港校把可持续发展玩出了新花样
当 “ESG 投资”“碳足迹追踪” 成为职场刚需,高校如何培养能落地的环保人才?香港城市大学(简称 “城大”)给出的答案藏在课堂里、实验室中,甚至食堂的牛奶盒上 —— 这所高校正用 “课程 + 实践” 的双轨模式,把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变成能摸能做的真功夫。
商科懂光伏,工科研减碳:跨学科课堂打破知识壁垒
“以为学商科只懂看报表,没想到第一次实操是给太阳能板算收益。” 城大商科本科生小林的经历并非个例。这所高校早就打破了 “环保是文科 / 工科专属” 的偏见,把可持续理念揉进了各专业的课程里。
本科阶段不仅有 “可持续发展科学” 这类硬核核心课,商科学生会在 “可持续金融与 ESG 投资” 课上分析企业碳责任,工科生能在 “新能源工程” 实验室组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城大这一技术已获政府产业化资助),文科生则通过 “环境政策” 课程模拟全球气候谈判。到了硕士阶段,“可持续发展领导力” 方向更是吸引了全球学子,毕竟谁都想掌握能对接国际项目的硬技能。
校企联训 + 校园实践:把论文写在环保一线
“课本里的‘低碳建筑’,不如亲手改一个实验室来得实在。” 参与过城大 “绿色实验室” 改造的硕士生阿哲说。为了让理论落地,城大搭了两条实践快车道:
一条通向行业前沿 —— 和国际环保企业合作的 “可持续发展实习计划”,能让学生直接参与垃圾分类优化、低碳建筑设计,攒下简历上的硬核经历;另一条就在校园里:学生主导的 “碳足迹追踪” 活动能精准算出教学楼的能耗,连大埔教学农场自产的娟姗牛奶,都成了 “循环农业” 的活教材。去年城大还有 5 个环保相关项目拿到香港政府 “产学研 1 + 计划” 资助,学生能跟着教授把科研成果变成商品。
钱和资源管够!国际视野从校园起步
想做环保科研却缺经费?城大的 “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项基金” 专门给学生 “兜底”,从创业计划到科研项目都能申请资助。更值得期待的是国际合作项目:你可以和海外伙伴组队调研 “亚洲海洋塑料污染”,也能参与跨国光伏技术联合研发,毕竟在全球化的环保战场,国际视野从来都是加分项。
想申港校搞环保?这些坑能避开了
不少同学盯着城大的绿色专业,却卡在 “选哪个方向”“实习经历怎么写” 上。其实找对方法能少走很多弯路:立思辰留学的顾问团队摸透了城大招生偏好,会根据你的学术背景定制方案 —— 比如帮工科生突出光伏实践经历,给文科生梳理环境政策调研成果,连签证办理、行前准备这些琐事都能一路跟进。毕竟能把时间花在环保研究上,总比在申请材料里打转划算。
从课堂上的 ESG 报表到农场里的牛奶瓶,城大的可持续教育早就跳出了课本。对于想入行环保的年轻人来说,选对这样一所 “知行合一” 的高校,或许就是靠近理想的第一步。
福州分公司总经理
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
英联邦&亚洲留学金牌顾问
英国南安普顿大学
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
中国香港香港科技大学
申请国家/地区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新加坡 马来西亚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 泰国 日本 韩国 爱尔兰 瑞士 荷兰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芬兰 丹麦 瑞典 挪威 俄罗斯 西班牙 德国 中国台湾 芬兰 艺术留学 意大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