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服务
2025-09-30 10:34 来源:福州立思辰留学
“刚收到公司邮件,说 H-1B 申请费飙到 10 万刀了,我这 OPT 还没抽中签,是不是要卷回国内了?”9 月 20 日,在美国某高校读 CS 硕士的小林在留学生群里抛出的消息,瞬间引发上百条讨论。
就在两天前,美国总统签署的 H-1B 新规彻底搅乱了签证圈:9 月 21 日美东时间凌晨起,新提交 H-1B 申请必须附上 10 万美元费用,这笔钱相当于此前常规申请费的 20 到 50 倍。政策来得猝不及防,不少企业连夜给员工发通知,甚至建议境外员工立刻返美,整个圈子陷入 “政策恐慌”。
不过别光跟着焦虑,这事儿得拆开揉碎了说 —— 有人完全不受影响,有人确实得早做打算。
新规核心划重点:只卡新人,老持有者可安心
这次新规的操作思路其实很明确,本质是给 H-1B 设了 “双重门槛”:既要花钱,又要看实力。
依据《移民与国籍法》212 (f) 条款,10 万美元是硬性 “入场费”,没这笔钱,签证发放和入境都会直接卡壳。但更关键的变化藏在细节里:劳工部要上调现行工资标准(PWL),国土安全部分配配额时,会优先给 “高薪高技能” 申请人开绿灯,甚至可能引入 “工资越高中签概率越大” 的加权抽签制。
好在移民局很快出来 “灭火”,把关键界限划得清清楚楚:
要掏钱的 “新人”:9 月 21 日后提交的新申请,包括下一轮抽签的案子,都得交这笔巨款;
不用慌的 “老人”:已经拿到签证的、要续签延期的、生效前已递材料的,全都不在范围内。
简单说就是 “新案掏钱,老案安心”。有特斯拉员工透露,政策刚出时公司让境外员工立刻返回,后来确认老持有者出入境不受影响,大家才松了口气。不过不少公司还是提醒,政策刚落地处于 “磨合期”,非必要别出国,出行前一定要跟雇主或律师核实细节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并非永久政策,先试行 12 个月,到期后会根据效果决定延长、调整还是取消。
两类人境遇大反转:有人稳如泰山,有人梦碎当场
同样是盯着 H-1B 的人,新规下的处境堪称 “冰火两重天”。
完全不用慌的群体:持证者可正常生活
已经握有 H-1B 签证的人,不管是在美国境内上班,还是暂时回国探亲,新规都跟你没关系。续签不用加钱,出入境走常规流程,哪怕遇到个别海关有不同说法,找雇主或律师核实一下就行,别自己吓自己。
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一位博士生就发现,学校专门请了律师给国际学生答疑,但持有 H-1B 的教职员工并未收到特殊通知,日常工作毫无影响。
得直面冲击的群体:留学生和小企业最受伤
真正被架在火上烤的,是还没拿到签证的群体,首当其冲的就是留学生和 OPT 阶段的应届生。
10 万美元的成本会让企业变得异常 “挑剔”:那些低薪岗位、靠外包走流程的名额大概率会被砍掉,企业肯定优先把名额留给核心岗位、高薪且专业匹配度高的人。就像 AI 初创公司 Iterate 的 CTO 吐槽的,这笔钱直接让他们的海外招聘计划泡汤了。
更残酷的是,有些梦想刚萌芽就被掐灭。18 岁的印度学生帕里迪,本来拿到了美国计算机科学奖学金,却因为这笔天价费用和政策不确定性,被家人紧急叫停赴美计划,她父亲无奈感叹 “美国梦变得遥不可及”。
受波及的还有美国本土的初创企业和高校。对员工少于 25 人的小企业来说,10 万美元的成本根本扛不住;高校招聘外籍教职和科研人员的预算会被大幅蚕食,直接影响实验室项目推进。
突然收紧的真相:不只是要钱,更是要 “筛选人”
这次政策调整看似突然,实则早有苗头。美国政府近几年一直盯着 H-1B 的 “两大乱象”:配额滥用和低薪替代。
从数据就能看出端倪:2024 年印度籍 H-1B 持有人占比 71%,中国籍约 11.7%,名额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群体。更离谱的是留学圈的 “异常操作”—— 克利夫兰州立大学 2018 年和机构合作招了 3000 名印度学生,三分之一转走,20% 压根没报到,这学期又有 160 人没选课就转学。这些情况让监管层不得不严查 “是不是真的来读书”“签证用途合不合规”。
而 10 万美元的门槛,刚好精准打击了 “外包公司抢名额”“低薪曲线拿签证” 的套路。印度 IT 巨头塔塔、印孚瑟斯等企业首当其冲,分析师估算他们的核心利润可能被削掉 7% 到 15%。
更深层的原因藏在政策背后。中国人民大学王义桅教授指出,这既是回应美国本土群体的 “身份焦虑”,也是想靠这笔 “变相征税” 填补财政缺口 —— 毕竟特朗普关税政策收益未达预期,财政窟窿越来越大。
3 个核心疑问,答案一次说清
1. 企业会把 10 万美元转嫁给员工吗?
官方明确要求这笔钱必须由雇主提交,还要留好付款凭证,移民局和使领馆会查。但至于企业会不会通过降薪、调整薪酬结构变相转嫁成本,就得看公司合规程度和市场情况了,至少规则上不允许直接让员工掏腰包。
2. 现有持有者要不要赶紧回美国?
原则上出入境没问题,但政策刚落地,各部门执行口径可能不统一。要是没急事,建议先观望;真要出行,一定要提前跟雇主或律师确认,避免在海关卡壳。
3. 这个政策会一直持续吗?
大概率不会。12 个月试用期结束后,政府会评估效果,比如有没有减少配额滥用、有没有误伤真正的高端人才,再决定后续是延长、修改还是取消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:焦虑没用,抓准重点才关键
其实这次新规的核心很明确:不是要关掉高端人才的大门,而是要堵上 “钻空子” 的漏洞。要知道,谷歌 CEO 皮查伊、微软 CEO 纳德拉、马斯克等大佬,当初都是靠 H-1B 在美国站稳脚跟的,美国不会真的把这类人才拒之门外。
已经拿到 H-1B 的,该上班上班,该探亲探亲,不用被杂音干扰;还在准备申请的,与其焦虑政策变化,不如好好打磨自己的竞争力 —— 毕竟企业愿意花 10 万美元 “买” 签证的人,一定是真正不可替代的核心人才。
至于政策后续动向,盯紧官方通知,多跟雇主、律师沟通,比在群里刷焦虑有用多了。毕竟不管规则怎么变,有实力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福州分公司总经理
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
英联邦&亚洲留学金牌顾问
英国南安普顿大学
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
中国香港香港科技大学
申请国家/地区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新加坡 马来西亚 中国香港 中国澳门 泰国 日本 韩国 爱尔兰 瑞士 荷兰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芬兰 丹麦 瑞典 挪威 俄罗斯 西班牙 德国 中国台湾 芬兰 艺术留学 意大利